2020-07-18

【隨筆】武則天

武則天(西元624年2月17日~705年12月16日)

武則天,有二個皇帝老公,二個皇帝兒子,自己也當起皇帝。

武則天,在歷史上備受爭議,時被拿來與漢朝的呂后比較,然而呂后實在差她太遠。論殘酷,呂后只是人彘了戚妃、毒死趙王,而武則天悶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、幾乎殺盡李氏皇族;論野心,呂后只是控制惠帝展現權威,而武則天改朝換代,稱起帝號來;論治國,呂后只是蕭規曹隨,而武則天廣納意見,善用人才。

武則天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(西元624),本名不詳,唐太宗因其貌美賜名媚,故又稱武媚娘;則天天授元年(西元690)改元換制,自名曌,這是武則天自己造的字,意謂日月當空,表示天下獨尊,惟我照臨;中宗神龍元年(西元705),傳位於太子,中宗即位後,上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,取「御則天數」之意,則天臨死前令去帝號,其諡曰則天大聖皇后,故史稱武則天。

父親武士彠,本是商人,隋末時靠著金錢,在太原鷹揚府謀得隊正這個小小官位;時唐高祖李淵襲爵唐國公,汾、晉地為其勢力範圍,行軍時,常在其家休憩,因此引其為行軍司鎧參軍。不久天下大亂,李淵起義兵,武士彠以大將軍府鎧曹參軍從平京師,唐朝建立後,為光祿大夫、封義原郡公,這是政治酬庸。後累遷工部尚書,進封應國公,歷利、荊二州都督。

唐太宗貞觀十一年(西元637),武則天年方十四,智慧過人廣涉文史,太宗聞其美貌兼有文才,於是武士彠把女兒獻給了唐太宗,做為晉升的橋樑。初,則天年幼時,曾有相者至其家,奶姆騙說是男的,相者驚曰:「龍瞳鳳頸,極貴驗也;若為女,當作天子。」又,太宗得讖言,說唐中弱,將有女武代王;太宗問李淳風,淳風答道「此人已在宮中,又四十年而王,王而夷唐子孫且盡。」太宗想找出這個人,殺了他,淳風說:「天之所命,不可去也,而王者果不死,徒使疑似之戮淫及無辜。且陛下所親愛,四十年而老,老則仁,雖受終易姓,而不能絕唐。若殺之,復生壯者,多殺而逞,則陛下子孫無遺種矣!」於是唐太宗打消了主意。當時任誰都想不到,宮中那位楚楚可人的武媚娘,日後竟會成為名垂千古的女皇帝。

武則天入宮後,被立為才人。唐代後宮有后妃嬪之制,才人還位在其下,簡單的說,不知排在第幾的妾,毫無地位跟權勢可言。終太宗之世,則天都乖乖地當她的才人,太宗死後,照當時制度,那些嬪妾都必須削髮為尼,宮中有座寺專門收容這些人,叫作感業寺;武則天當然也不例外,進了感業寺。時為貞觀二十三年(西元649),則天年二十六。

太宗死後,高宗即位。高宗當時有王皇后跟蕭良娣爭寵。初,太宗病危時,高宗入侍,見到則天而悅之。後來高宗於感業寺再度見到則天,則天哭泣,高宗也跟著哭泣。這些,王后都看在眼裡,就想利用武則天來排擠蕭良娣,私下叫則天留頭髮,數度在高宗前提起武則天,所以高宗把武則天召入宮。

武則天剛入宮時,對王后極盡婢妾之禮,所以王后不時稱讚則天,不久,則天就被封為昭儀,漸漸被高宗寵幸。一旦則天得勢,時與王后、蕭娣相互譖毀,而且王后所輕視的,她一定厚加款待,送他們很多東西,所以王后跟蕭娣的動靜,都有人會報告給武則天。不久,武則天生了個女兒,王后來探望,跟嬰兒玩了一陣子;則天等王后離開後,偷偷把嬰兒悶死在被窩裡。等到高宗來看小孩,假裝很高興,打開棉被,死了;故意驚慌的問左右服侍的人,回答說王后剛剛來過;則天就開始悲泣。高宗非常生氣,說王后殺了我的女兒,以前跟蕭妃常常說妳的壞話,今天竟然如此。於是則天對王后的詆毀,高宗一概接受,對則天的寵信日益增加,開始有廢掉皇后的念頭。王后愈來愈不自安,就和自己的母親求巫禱告;武則天即誣指王后「厭勝」,厭勝是巫術的一種,類似下蠱,去壓制他人,利用別人的禍,來達到自己的目的,這在唐朝是不可饒恕的重罪。於是高宗把王后廢掉,立武則天為皇后,其時年三十二。

王后剛被廢時,和蕭娣一起被關在宮中。不久,高宗想念王后,就到她們被關的地方,看見重重森嚴,飲食都是從一個小孔送進去,十分傷感,忍不住呼喚「皇后、良娣無恙乎?今安在?」二人異口同聲說「妾等以罪棄為婢,安得尊稱耶?」一直流淚嗚咽;又說「陛下幸念疇日,使妾死更生,復見日月,乞署此為『回心院』。」高宗回應說很快就會處理。武則天知道了這件事,先叫人打她們二百板子,再把她們的手腳砍斷,然後把手腳反接,最後丟到釀酒的桶子裡,說讓她們的骨頭都醉醺醺;不出幾天,兩個人都死了,武則天還把她們首身分離。之前,蕭娣曾說以後要當貓,讓武則天做老鼠,會掐她的喉嚨報復;所以終武則天之世,宮中不見貓兒半隻。

起初,高宗要立武則天為后時,長孫無忌跟褚遂良極力反對,武后懷恨在心,一路把褚遂良貶到邊遠地區,最後死在異鄉;後來又藉機誣指長孫無忌謀反,逼他在獄中上吊。那時褚遂良已死了二年,也被牽連上,褚遂良二個兒子被判流刑,在路上把他們全殺了。之後武則天開始牽制高宗,作威作福,高宗不堪,卻又無力改變;後來有人告發武后在宮中行蠱祝,高宗就想廢掉她,找上官儀商量;上官儀說皇后專恣,天下人都知,必須廢掉;高宗也深以為然,所以開始起詔。很快就有人通知武則天,武則天就跟高宗理論,高宗懦弱,說都是上官儀敎我的。武則天又指使人誣指上官儀謀反,抄他的家,連他兒子都一起殺了。從此,則天開始垂簾聽政,不久,高宗患頭風,所有奏摺都是武后批閱,生殺大權皆出之其口,高宗虛位罷了。時天下稱帝后為「二聖」。則天年四十歲左右。

起初,武士彟的前妻生二個兒子,後來又娶一個妻子楊氏,生了三個女兒,則天排行第二。武士彟死後,二個兒子元慶、元爽及士彟兄子惟良、懷運對楊氏不尊敬,楊氏懷恨在心。武則天為皇后時,姊姊守寡,妹妹早死。當時封楊氏榮國夫人,姊姊韓國夫人,惟良自始州長史超遷司衛少卿,懷運自瀛州長史遷淄州刺史,元慶自右衛郎將為宗正少卿,元爽自安州戶曹累遷少府少監。榮國夫人嘗置酒,謂惟良等曰:「頗憶疇昔之事乎?今日之榮貴復何如?」對曰:「惟良等幸以功臣子弟,早登宦籍,揣份量才,不求貴達,豈意以皇后之故,曲荷朝恩,夙夜憂懼,不為榮也。」榮國不悅。皇后乃上疏,把惟良、元慶、元爽等都貶官。元慶跟元爽不久都死在外州。姊姊及她的女兒因為武后的緣故得以出入宮中,皆得幸於高宗。後來韓國夫人去世,她的女兒賜號魏國夫人。高宗想要立魏國夫人為妃,但是怕武后,所以遲遲未決,武后非常不高興。剛好惟良、懷運與諸州刺史詣泰山朝覲,來到京師,惟良等獻食。武后偷偷下毒,給魏國夫人吃,暴卒,所以歸罪給惟良、懷運,沒幾天,就殺了他們。之前懷運的嫂子對榮國夫人特別不敬,連坐惟良等沒入掖庭,榮國夫人叫武后以他事束棘鞭之,肉盡見骨而死。敏之是韓國夫人的兒子,因為武則天的兄長都死了,所以叫敏之改姓武,承襲士彟的爵位,但是敏之淫亂後宮,跟楊氏有一腿,還逼淫太子妃、太平公主;事發,武則天把他流放,敏之不堪,在路上用馬韁上吊。武承嗣是元爽的兒子,當時被流放到嶺南,則天就把他召回,襲爵周國公(武士彟的爵位)。

弘道元年(西元683),高宗崩,武則天時年六十。太子李顯即位,是為中宗,武則天所生。中宗尊稱武則天為皇大后,但是所有軍國大事還是歸則天裁決。中宗想讓韋后的父親當侍中,裴炎極力反對,中宗說「我以天下與韋玄貞,何不可!而惜侍中邪!」,於是則天把中宗廢掉,中宗說他無罪,則天說「汝欲以天下與韋玄貞,何得無罪!」另立豫王輪李旦為皇帝,豫王輪是中宗的弟弟,也是武則天所生,也就是後來的睿宗,唐玄宗的老爸。但是李旦被幽禁在宮中,任何政事都不得參與。

起初,章懷太子賢,也是武后所生,當時有流言說李賢是韓國夫人生的,李賢十分不安。明崇儼以厭勝之術為天后所信,曾經密稱「太子不堪承繼」。不久明崇儼被盜所殺,武后懷疑是李賢所指使的,把他廢為庶人,流放,另立中宗為太子。豫王輪立為帝時,派人逼李賢上吊。

武后臨朝稱制,武氏子孫幾乎全被封官,握有權勢;唐李姓宗室人人自危,眾心憤惋。徐敬業據此,找一個長的很像李賢的人,說太子賢未死,令他匡復中宗,在揚州起兵。時諸多被貶官的舊臣都會集在揚州,駱賓王也在其中,寫了一篇「為徐敬業討武曌檄」,傳至各郡縣。文中說「偽臨朝武氏者,人非溫順,地實寒微。昔充太宗下陳,嘗以更衣入侍,洎乎晚節,穢亂春宮。密隱先帝之私,陰圖後庭之嬖,踐元后於翬翟,陷吾君於聚麀。」「殺姊屠兄,弒君鴆母,人神之所同嫉,天地之所不容。」「包藏禍心,竊窺神器。君之愛子,幽之於別宮;賊之宗盟,委之以重任。」「一抔之土未乾,六尺之孤安在!」「試觀今日之域中,竟是誰家之天下!」武則天問是誰寫的,回說駱賓王;武則天不禁讚慨說,這是宰相的過錯,有這樣的人才,還讓他流落,能不造反嘛!

不到二個月,徐敬業就被平定。因敬業造反而連坐的宗室官宦死了不少人。則天因敬業之反,懷疑很多人會對她不利,而且專任國事,諸多不正,知道許多大臣怨恨,所以想大開殺戒,以威勢來壓服。則天命鑄銅為匭,置之朝堂,以受天下表疏銘。其東曰「延恩」,獻賦頌、求仕進者投之;南曰:「招諫」,言朝政得失者投之;西曰:「伸冤」,有冤抑者投之;北曰:「通玄」,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計者投之。天下人人自危,從此大開告密之門。

西元690年,則天年六十七,改國號為周,年號為天授,自稱聖神皇帝。以李旦為皇嗣,改姓武。開始誅殺之前對她阻擾的人,不少名臣冤死。然而則天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,稍有不稱職者,尋亦黜之,或加刑誅。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,政由己出,明察善斷,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。

武承嗣、武三思履求則天立自己為太子,狄仁傑告訴則天,是母子親?還是姑姪親?所以則天終無此意。初,張易之、昌宗兄弟美姿容,善音律,因太平公主之故,得以奉侍武后,日漸恩寵。有人告誡易之兄弟「公兄弟貴寵如此,非以德業取之也,天下側目切齒多矣。不有大功於天下,何以自全?竊為公憂之!」二人害怕,泣問該怎麼辦?時中宗李顯,徙居房陵;於是建議「天下士庶未忘唐德,咸復思廬陵王。主上春秋高,大業須有所付;武氏諸王非所屬意。公何不從容勸主上立廬陵王以繫蒼生之望!如此,豈徒免禍,亦可以長保富貴矣。」兄弟深以為然,告訴武后,所以武后把李顯召回京城,立為皇太子。其年為聖曆元年(西元698),則天年七十五。

則天因年歲已老,漸漸把政事委託易之兄弟,易之兄弟不懂治國,只會作威作福,則天卻一味姑息。不只宗室大臣,連武氏后親,對其兄弟皆恨之入骨。神龍元年(西元705)一月,則天病的很嚴重,易之兄弟意圖謀反;張柬之、崔玄暐、敬暉、桓彥範、袁恕己等帥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至玄武門,遣人迎皇太子監國;時武后在迎仙宮,柬之斬易之兄弟在廊下,則天驚起,問誰謀亂,回說「張易之、昌宗謀反,臣等奉太子令誅之,恐有漏洩,故不敢以聞。稱兵宮禁,罪當萬死!」則天見太子說:「乃汝邪?小子既誅,可還東宮!」彥範進曰:「太子安得更歸!昔天皇以愛子託陛下,今年齒已長,久居東宮,天意人心,久思李氏。群臣不忘太宗、天皇之德,故奉太子誅賊臣。願陛下傳位太子,以順天人之望!」則天見勢如此,只好傳位於太子李顯。太后徙居上陽宮,帝上太后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。

十一月,則天病危,遺制「去帝號,稱則天大聖皇后。王、蕭二族及褚遂良、韓瑗、柳奭親屬皆赦之。」是日,崩於上陽宮之仙居殿,年八十二,諡曰則天大聖皇后。

舊唐書武后紀卷末論曰:治亂時也,存亡勢也。使桀、紂在上,雖十堯不能治;使堯、舜在上,雖十桀不能亂;使懦夫女子乘時得勢,亦足坐制群生之命,肆行不義之威。觀夫武氏稱制之年,英才接軫,靡不痛心於家索,扼腕於朝危,竟不能報先帝之恩,衛吾君之子。俄至無辜被陷,引頸就誅,天地為籠,去將安所?悲夫!昔掩鼻之讒,古稱其毒;人彘之酷,世以為冤。武后奪嫡之謀也,振喉絕襁褓之兒,葅醢碎椒塗之骨,其不道也甚矣,亦姦人妒婦之恆態也。然猶泛延讜議,時禮正人。初雖牝雞司晨,終能復子明辟,飛語辯元忠之罪,善言慰仁傑之心,尊時憲而抑幸臣,聽忠言而誅酷吏。有旨哉,有旨哉!

這實是允評。以則天之毒酷,以帝王之制度,以男女之尊卑,以後宮之淫穢,武則天當被列為千古大罪人。然則天終唐朝之世,饗廟獻不絕,除了有二個皇帝兒子外,最重要的是她的治國能力。置匭之初,雖以納密為上,而後終能廣納諍言,正理國事;重用狄仁傑,大采建言;因才用人,因地制宜;臨危不亂,處事縝密。治國幾十年來,宮中雖穢亂,百官雖譟動,然民間安居樂業,年穀登足,為後來的開元之治奠下了基礎。

作於2007年9月

引用書目
舊唐書:卷六、卷七、卷五十一
新唐書:卷四、卷七十六、卷二百0四、卷二百0六
資治通鑑:卷一百九十五、卷一九九~二百0七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